人們往往談癌色變,提到心腦血管疾病也會膽戰心驚,但對骨關節疾病卻缺少關注。骨關節疾病患者就醫率不到15%,其中有5%還是疼得受不了才去就醫。
別拿骨關節疾病不當病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骨關節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(WHO)定義為“第一致殘性疾病”。WHO指出,當今人們對致死性疾病投入了很多關注,但忽視了致殘性疾病,后者對社會和經濟會產生更大的負擔。而應對此類問題,恰恰正是以中華跌打丸為代表的中醫藥大顯身手之處。
骨關節病大多是慢性疾病,剛開始癥狀并不明顯。但因為久拖不治,發展嚴重后,患者不得不長期遭受疾病折磨。
易被忽視,錯過治療時機
中醫認為風濕骨痛是風寒濕邪侵入人體所致,外邪侵入機體致筋脈阻塞不通,“不通則痛”,常引起人體關節、骨膜、肌肉等部位發生紅腫疼痛,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壓痛、晨僵等,甚至造成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。西醫中的退行性膝關節炎、頸椎病、腰肌勞損(功能性腰痛)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屬于“風濕骨痛”范疇。
中華跌打丸傳承了中醫藥的傳統劑型,運用中醫學中所指的“使血脈流動,筋絡宣通,則氣機有沖和之致,而病自愈”的機理,以32味盛產于廣西的中草藥,以四氣五味、君臣佐使、正治反治等一系列獨特法則與中醫文化內涵相融組方配比精制而成,有消腫止痛,舒筋活絡,驅風活血,止血生肌等作用。自2005年首次入選《中國藥典》后,一直為藥典收載品種得到業界認可。
名方方解
---------------
君藥:黑老虎根、香附、山桔葉、劉寄奴、山香、毛兩面針、急性子、木鱉子、丁茄根
方中重用黑老虎根活血行氣止痛,香附理氣寬中,兼以山桔葉消腫、止血、散血,劉寄奴活血散瘀、理氣止痛,山香散瘀止痛,毛兩面針行氣止痛、活血散瘀,急性子破血軟堅,木鱉子散結消腫,丁茄根活血散瘀、消腫止痛,數藥合用,共為君藥。
臣藥:牛白藤、羊耳菊、過崗龍、丟了棒、假蒟、穿破石、制川烏
牛白藤祛風濕、續筋骨,羊耳菊祛風利濕、行氣,過崗龍祛風除濕、活血通絡,丟了棒祛風除濕、散瘀止痛,假蒟溫中行氣、祛風消腫,穿破石祛風利濕、活血通絡,制川烏祛風除濕、溫經止痛,共為臣藥。
佐使藥:地耳草、牛尾菜、紅杜仲、鬼畫符、雞血藤、崗梅、大半邊蓮、建梔、牛膝、獨活、蒼術、桂枝、烏藥、樟腦、丁香、鵝不食草。
地耳草清利濕熱、散瘀消腫,牛尾菜補氣活血、舒筋活絡,紅杜仲祛風活絡、壯腰膝、強筋骨,鬼畫符清熱解毒、散瘀止痛,雞血藤補血、活血、通絡,崗梅清熱解毒、散瘀、止痛,大半邊蓮清熱解毒、止痛消腫,建梔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,數藥合用,助君臣藥之功效,兼清熱,補氣血。
牛膝散瘀血、消癰腫,獨活祛風除濕、通痹止痛,蒼術燥濕健脾、祛風散寒,三藥引藥下行。桂枝溫通經脈、助化陽氣、平沖降氣,引藥上行。
烏藥則順氣止痛、溫腎散寒,引藥于胸腹。
而樟腦、丁香、鵝不食草氣味辛香,走竄經絡,助諸藥以活血通絡、散瘀行氣,是為佐使藥。
君、臣、佐使諸藥合用,共奏活血祛瘀,行氣消腫止痛之功,又取清熱祛風濕之效,是以氣機得開,血流得暢,邪氣自滅也,兼之本方藥性溫和,無破敗氣血之弊,實為跌打損傷不可多得之良藥。
處方特色
---------------
1.蜜丸劑載藥量多,對胃腸道刺激小
中成藥劑型的選擇與應用是影響藥物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在《用藥法象》中指出:“丸者緩也,不能速去之,其用藥之舒緩,而治之意也”。丸劑溶出過程較緩,與現代緩釋、控釋制劑的含義相同,慢病的治療一般需要緩慢釋放而逐漸起效。
中華跌打丸采用蜜丸劑治療慢性疾病功效最好,同時載藥量多,嚼服促進吸收,對胃腸道刺激小,可按療程長期服用。
2.規格多樣,便于服用
中華跌打丸針對吞咽困難人群或者兒童和糖尿病患者需求,近年新增小蜜丸和水丸規格,較大蜜丸更易吞服,攜帶更為方便,適合可按療程長期服用。
3.消炎、鎮痛、修復三重功效
基礎研究證實,中華跌打丸對骨關節炎大鼠、家兔具有消除自由基、改善骨關節炎的炎癥反應作用,具備消炎、鎮痛、修復三重功效。
臨床研究證實,用中華跌打丸治療風寒濕性關節痛,患者服用3個療程后,受累關節(肌肉)疼痛消失,肢體寒涼癥候消失、關節功能及血沉恢復正常,總有效率高達95.8%。中華跌打丸,不僅適用于跌打損傷,還可用于治療風濕瘀痛,值得臨床推廣應用。
建議常備人群
只要是挫傷筋骨,新舊瘀患,創傷出血,風濕瘀痛的人群均適合使用,可家中常備?,F已廣泛應用于久坐上班族、運動好愛者、體力勞動者和中老年人等各類人群。
用法用量
口服,水蜜丸一次3g;小蜜丸一次6g;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小孩及體虛者減半。
禁忌
孕婦忌服,皮膚破傷出血者不可外敷。
來源:梧州制藥綜合管理部整理